万亿规模各类红包,消费券到底该怎样发?

疫情之下,今年居民增收面临一定困难,支撑消费增长的基础受到影响,特别是对电影、餐饮等人员聚集型服务行业来说,即便疫情得到控制后,恢复依然较慢。据不完全统计,最近,包括杭州、南京、宁波、重庆、佛山、深圳、郑州、嘉兴等30多座城市向居民发放消费券,以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。那么为什么突然要发消费券?消费券好在哪?

Q:经济之声评论员 梓量

A: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 赵萍

消费券是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,作用有两方面:一方面可以保障无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;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杠杆作用,在受到外界不确定性冲击,比如疫情影响时,可以短期内提振消费,用较少的财政补贴撬动较大规模的消费市场,促进消费回稳。

这次多地集中发放消费券,效果如何?

出现一些行动较快的城市,比如杭州公布数据,截至4月3日,第一批消费券已经兑付政府补贴9400多万元,带动杭州12亿元消费市场,这种撬动效果在10倍以上;郑州公布数据,截至4月5日,消费券累计核销1000多万,带动消费1.28亿元,杠杆率是1:11。所以消费券发放确实吸引了消费者,也进一步释放了购买力。

Picture

除了政府层面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,许多企业也积极响应。国美零售面向北京市市民发放1.2亿元家电消费券,苏宁易购面向全国用户发放5亿元全民消费券,京东到家联合沃尔玛等商家向全国消费者发放总面值超过2.5亿元的消费券……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地区和企业跟进?

既然这个手段有效,一些企业就会大规模通过自己的电商平台发放消费券。而且对于很多电商来说,发消费券、抵用券、折扣券促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。政府发放消费券产生良好效果,企业会大规模跟进,从而使消费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,涉及领域更多,整体效果更好。

在消费券的实际使用中,我们还应避免哪些误区,让消费券真正能够发挥预期效果?

首先要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领域,比如文化、旅游、餐饮、住宿、体育、健身、休闲、娱乐、百货商店、购物中心、汽车零售。这些行业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较高,比如汽车消费在商品消费中占比25%左右,服务消费去年占我国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5.9%,对这些行业定向发放消费券,可以对消费增长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,所以发放时要重点考虑这些领域。

在发放方式上,数字技术应该首先考虑,支持发放电子消费券,避免”黄牛”倒券等问题发生。各地发放的消费券目前都是以电子券为主,通过手机App申领使用。同时在发放中要兼顾效率和公平,避免造成中小企业和实体店不公平竞争现象。很多大平台流量大,通过这些平台发放消费券,确实带动效果较好,但大平台已经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,如果政府再赋予它独家发放消费券的资源,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垄断,中小企业和实体店市场份额被抢夺。所以我认为在发放消费券时,要兼顾线上和线下,兼顾大中小不同平台,从而使消费券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回稳带来更好的效果。

Picture

发放消费券政策毕竟是暂时的,怎样从全局角度长远拉动消费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?

我认为要从推动消费扩容和提质两个方面入手,从提升消费能力、增强供给能力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落实。在提升消费能力方面,要特别注重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,推动减税降费,减轻消费者在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方面的负担,使消费者轻装上阵,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。在供给方面,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,用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来激发消费热情、创造消费需求、提升消费体验,促进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。还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,特别是创新型商品和很多服务行业,要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,使消费者维权能够有权威的、可供参考的标准,降低维权门槛,使消费者愿意消费,敢于消费,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。

↓↓完整节目请点击收听↓↓

消费券如何”劝”消费? 进度条 14:06 00:00 / 14:06

更多精彩内容

请收听经济之声


责编:李 莹
编审:刘志军部分图片来源:IC photo

Picture

Picture

Picture